敌之害大①,就势取利,刚决柔也②。
注释
①【敌之害大】害,指敌人所遭遇到的困难、危险的处境。②【刚决柔也】语出《易经·央》卦。央,卦名。决,冲决、冲开、去掉的意思。所谓刚决柔,就是以刚制柔。此计是以“刚”喻己,以“柔”喻敌,言乘敌之危,就势而取胜的意思。
寓意
敌国如果发生内乱,我国就可以吞并其领土;敌国如果和别国打仗,我国就可以趁机打击他,掳掠他的国民。如果敌国既发生内乱,又受其他国家攻击,岌岌可危时,我们就可以灭掉敌国兼并他。
计谋解析
趁火打劫中的“火”,就是对方的内忧和外患。在军事上指的是要乘敌方遇到危机的时候进兵出击,制服对手。《孙子·始计篇》云:“乱而取之”,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古今中外,趁火打劫的计谋层出不穷。其中战国的张仪善于纵火,三国的诸葛亮善于抢劫。张仪为拆散六国的合纵计划,一生就忙于在六国间煽风点火。他凭着一条火舌,在六国间走到哪里,哪里就起火,为秦灭六国铺平了道路。
诸葛孔明在刘备被曹操追得无路可走的情况下出山。凭着自己的卓越才识,硬是说动孙权联合刘备,用火烧赤壁,打了一个以少胜多的仗。顺便趁战争期间,打劫了荆州、武陵等地,为刘备夺得了一个立足之地。
趁火打劫虽然说起来不是那么好听,但用起来极为普遍,从庙堂到市井到处可见。春秋时期,越王勾践就趁吴国内乱、吴王率兵出国称霸、国内空虚之际,一举攻占吴国,成就一代霸主。他的这个趁火打劫就是集纵火与趁火于一起的计谋。总之,人们为了利益,乐于纵火劫财,虽然不道德,却能够帮助用计人实现自己的愿望。
计名故事〈〈〈
曹操占冀州
三国时期,曹操和袁绍争夺地盘,袁绍在官渡之战中战败,回到了冀州。正在他心烦意乱的时候,他的第二个妻子劝他在三个儿子袁谭、袁熙和袁尚中找一个做接班人,好协助他抵抗曹操。
袁绍于是和四个谋臣商量说:“最近外患不断,接班人的事情应当趁早定下来。我的大儿子袁谭,个性太强,太霸道;二儿子袁熙,性格太柔弱,不能担大任;三儿子袁尚我还比较满意,他英俊威武,又知道尊重他人。我想他做接班人怎样?”
可是他的四个主要谋臣各有自己的打算。辛评、郭图向着袁谭,审配、逢纪向着袁尚。郭图说:“主公,这样不行的。现在敌兵压境,如果废长立幼会使你们父子不和,兄弟反目,于目前形势不利。我看这个接班人还是由袁谭做比较好。”袁绍一听,觉得他说得有道理,就把这件事放下来了。过不多久,袁绍又被曹操打败了,心里憋屈,回城之后不久就病死了。他死以后,接班人的位子传给了袁尚。袁尚就在审配、逢纪的帮助下带领着主力部队和曹操对峙。这时袁谭也带着部队来打曹操,本来兄弟一起来打敌人是件好事,可是他们心里想的都是父亲留下来的基业,明里暗里互相争斗。
曹操这个时候也接受谋士郭嘉的建议,没有攻打他们。而是留一部分守军监视袁氏兄弟,自己率大部分兵马攻打别的地方。
袁谭、袁尚看到曹操撤兵了,都非常高兴。这时袁谭与郭图、辛评商议说:“我是长子,不能继承父业,他袁尚是后母所生,反倒成了接班人,我不服气。”郭图说:“这样,我们请袁尚他们来喝酒庆贺,把士兵驻扎在城外,再把刀斧手埋伏在府内,喝酒的时候把他们杀了,你就可以做主公了。”袁谭点头同意了,就派人去请袁尚来喝酒。袁尚连忙和审配商量。审配说:“这一定是郭图的主意,密谋杀主公。我们不如趁势打他个措手不及。”袁尚于是带大军前往。
袁谭战败,向曹操投降。曹操怀疑袁谭是不是真的投降,招谋士商议。荀攸说:“袁家占据四个州的地方,有数十万精兵,如果袁谭、袁尚和睦,共同守住他们父亲的基业,那现在还说不好以后天下会怎样;今天应乘他们兄弟互相争斗,出兵先除掉袁尚,再灭掉袁谭,这样天下大势就可以定下来,这个机会是不能够失去的。”曹操听了非常高兴。正如荀攸所说,曹操在袁谭的帮助下灭了袁尚,又借机把袁谭给杀了。从此北方得以安定,曹操得了袁氏的地盘,实力也大大增强了。
计名故事〈〈〈
清朝借机吞明朝
明朝末年,李自成率农民起义军一路北上,攻占了京城,建立了大顺王朝。皇帝崇祯吊死。拥有重兵镇守山海关的吴三桂惯于见风使舵,他看到明朝大势已去,也想投奔李自成巩固自己的实力。
一天,他正在书房里写降书。忽然传报有仆人从京城赶来送信,吴三桂立即传见,原来是他父亲写来的劝降信。看完后,吴三桂随便问起了北京的事情:“京城形势怎样?我的家里情况怎样?”仆人说:“回老爷的话,家已被抄,太老爷他们被软禁起来了。”
“我递上降书,他们都会没事的。”吴三桂不以为然地说,“那么,我的爱妾呢?”“夫人被李自成掳走了。”仆人说。吴三桂一听大怒,他怎忍受得了夺妻之恨。他把笔一丢,拔出宝剑劈向桌子,仰天大骂:“此仇不报,誓不为人!”接着,他又写信给他父亲说:“你不能做一个忠臣,我又怎么能守你的孝道呢……”他又吩咐左右说:“立即传令,大帐议事,择日起兵,讨伐李贼。”话一说完,吴三桂又担心凭自己的实力打不过李自成,于是他不顾部下反对,也不管以前是敌是友,决意向清朝借兵。
清朝的顺治皇帝这时年仅七岁,一切大事都由摄政王多尔衮把持着。清朝已窥视明朝多年,从努尔哈赤到多尔衮,不知和明朝打了多少仗。多尔衮见到吴三桂,就猜透了吴三桂的来意,但是他仍然装糊涂。吴三桂也不拐弯抹角,说:“当年大清内乱,我朝曾发兵帮助你们平乱。今天我大明盗贼横行,贼众占领都城,逼死我皇帝,此仇不共戴天。本将军兵微将寡,无力抗击那些乌合之众。只求你们能念在以前的情分上,出兵为我朝平定盗贼。”
多尔衮一听,心里暗自高兴。但是他却故意皱着眉头说:“明朝内乱,我们应当尽力帮助,但是我朝土狭民寡,怕是去了也是帮不了大忙啊。另外也担心引火烧身啊。”吴三桂连忙说:“亲王不必多虑,他们虽然人多,但都是乌合之众,不足为虑。只要亲王肯出兵帮忙,我就能打赢他们。”可是多尔衮就是不答应。这可把吴三桂急坏了。
这几天多尔衮可不是只和吴三桂谈,他还和他的将领谈,他正在暗地里调兵遣将。等一切都安排妥当后,他对吴三桂说:“既然将军心意如此,那我们只好勉为其难了。”吴三桂大喜,将自己的兵马和清朝的兵马合在一起对抗李自成。
李自成见吴三桂迟迟不肯归降,于是亲率大军到山海关讨伐吴三桂。在山海关下一战,大顺军遭受清军和吴三桂军的两面夹击,猝不及防,大败而归。吴三桂带着清军乘胜追击,像狂风扫落叶般,几天时间就占领了北京城。李自成只好带兵西退,在湖北九宫山被当地地主武装杀害。清兵占领了北京,赖着不走了,还把都城迁到这里,在明朝的土地上做起了皇帝。从此,明朝河山尽落清朝手中。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