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故事网

知足则长乐,无求品自高

小故事

  现在有句时髦的流行语:高官不如高知,高知不如高薪,高薪不如高寿,高寿不如高兴。的确!活在世界上,心愉快、高高兴兴比什么都好。那么,怎样才能时时刻刻都高兴呢?那就要学会给予和付出人与人之间奉献的力量一直感动着我们的心灵,那一份深沉的人间真情久久地温暖着每一颗尘封已久的心。当心与心共鸣而发出的旋律奏响时,心灵浸润其中,不由会习得一种温情的通透,而原本覆盖着的蒙尘也随之被荡涤得没有了影踪。长此以往,心灵会变得超脱,并找到通往精神家园的路。

知足则长乐

  古时候有这样一则传说:

  一个男子坐在一堆金子上,伸出双手,向每一个过路人乞讨着什么。

  吕洞宾走了过来,男子向他伸出双手。

  “你已经拥有了那么多的金子,难道你还要乞求什么吗?”吕洞宾问。“唉!虽然我拥有如此多的金子,但是我仍然不幸福,我乞求更多的金子,我还乞求爱情、荣誉、成功。”男子说。

  吕洞宾从口袋里掏出他需要的爱情、荣誉和成功,送给了他。

  一个月之后,吕洞宾又从这里经过,那个男子仍然坐在一堆黄金上,向路人伸着双手。

  “你所求的都已经有了,难道你还不满足吗?”

  “唉!虽然我得到了那么多东西,但是我还是不满足,我还需要快乐和刺激。”男子说。吕洞宾把快乐和刺激也给了他。

  吕洞宾笑道:“你需要满足吗?那么,请你从现在开始学着付出吧。”

  吕洞宾一个月后又从此地经过,只见这男子站在路边,他身边的金子已经所剩不多了,他正把它们施给路人。

  他把金子给了衣食无着的穷人,把爱情给了需要爱的人,把荣誉和成功给了惨败者,把快乐给了忧愁的人,把刺激送给了麻木不仁的人。现在,他一无所有了。

  看着人们接过他施舍的东西,满含感激而去,男子笑了。

  现在,你感到满足了吗?”吕洞宾问。

  “满足了!满足了!”男子笑着说,“原来,满足藏在付出的怀抱里啊!当我一味乞求时,得到了这个,又想得到那个,永远不知什么叫满足。当我付出时,我为自己人格的完美而自豪、满足;为我对人类有所奉献而自豪、满足;为人们向我投来感激的目光而自豪、满足。”

  是啊,即使你拥有金山、银山,拥有至高的荣誉,拥有令人钦羡的爱情,也不定会感到满足。满足是人生无求的最高境界,怀有广施仁慈之心,即使素不相识的路人遭遇困难时也能慷慨解囊,学会给予和付出,你才能达到这一境界。

  个人如果失去了爱和给予的能力,他的人生也会异常黯淡。给别人以帮助和鼓励,自己不但不会有损失,反而会有所收获。并且,通常一个人给别人的帮助和鼓励越多,从别人那儿得到的收获也越多。

  人与人之间奉献的力量一直感动着我们的心灵,如果失去了爱的能力,人生也会异常黯淡。给别人一颗善心,就能将对方感染,得到的回馈便是两颗爱心的跳动。

  很多道理我们懂得,却无法奉行;很多事情我们明白,却不会去做。有些时候,不是智慧不足,而是决心不够。

  写下“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的白居易,对佛学多有研究。一次,他听说有位禅师修行很高,便前去请教。

  白居易问禅师:“怎样才能修行成佛呢?”

  禅师答道:“诸恶莫作,诸善奉行。”

  “这个道理谁都明白。”白居易皱着眉头,很不满意这个答案。

  禅师微笑地看着他,说:“谁都明白的道理,又有几人做得到呢?

  白居易恍然大悟,恭敬地退下了。

  弘一法师曾说:“至于做慈善事业—尤要!既为佛教徒,即应努力做利益社会之种种事业。”他在世时喜欢对弟子们说的一句话便是:“遇谤不辩。”岂止是不辩?有时候,为了行善,一些禅师宁愿自我诽谤。

  一个强盗拜访一位得道的禅师,他跪在禅师面前说:“禅师,我的罪过太大了,很多年以来我一直寝食难安,难以摆脱心魔的困扰,所以我才来找您,请您为我澄清心灵。”

  禅师对他说:“你找我可能找错人了,我的罪孽可能比你的更深重。

  强盗说:“我做过很多坏事。”

  禅师说:“我曾经做过的坏事肯定比你做的还要多。”

  强盗又说:“我杀过很多人,只要闭上眼睛我就能看见他们的鲜血。

  禅师也说:“我也杀过很多人,我不用闭上眼睛就能看见他们的鲜血。”

  强盗说:“我做的一些事简直没有人性。

  禅师回答:“我都不敢去想那些我以前做过的没人性的事。”

  强盗听禅师这么说,便用一种鄙夷的眼神看了禅师一眼,说:“既然你是这么一个人,为什么自称为禅师,还在这里骗人呢?

  于是他起身,一脸轻松地下山去了。

  等到那个强盗离去以后,禅师的弟子满脸疑惑地问禅师:“师傅,您为什么要这样说啊?您一生中从未杀过生。您为什么要把自己说成是个十恶不赦的坏人呢?”

  禅师说道:“你难道没有从他的眼睛中看到他如释重负的感觉吗?还有什么比让他弃恶从善更好的呢?”

  行善之人,从不贪图回报,这是一种大善。如果贪图回报,与不行善则没什么分别。

标签: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